打印本页

“江南文化讲堂”开讲:守望良渚——我在余杭考古的三十年

来源:学术陈列部        发布时间:2018/6/20 16:10:45        点击率:7339

    2018613日下午,余杭博物馆配合正在展出的“考古人在余杭”展览,在博物馆四楼江南书坊举办了主题为“守望良渚——我在余杭考古的三十年”专题讲座。主讲嘉宾是在余杭有三十余年考古发掘经历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达老师。参加讲座的观众来自良渚遗址管理所、余杭区史志学会、余杭博物馆理事会、余杭区收藏家协会等单位,还有对良渚考古发掘做出贡献的费国平、章忠勋和林金木等老一辈考古工作者。施昕更(余杭良渚人,良渚文化的首次发现者)的孙子施时英也来到讲座现场,还有喜欢考古的社会听众。

    王明达老师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8年来到杭州工作,1981年主持吴家埠遗址发掘工作,1986年主持反山遗址的发掘工作。王老师以一位考古人的亲历、见闻和感悟,来讲述独特的体会和别样的余杭历史。王老师讲到发掘出反山第一块玉器时的喜悦心情,三十多年过去了,还是激动不已、溢于言表;讲到他们改变考古调查思路,结合江南地区的地理地貌,陆续调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终于取得重大考古发现;讲到他们当年在野外的艰苦工作环境和条件。王老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让听众深刻了解余杭这三十年来的考古情况。讲座的最后,王明达老师也表达了他所理解的“让文物活起来”,是让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其本身的内涵与价值体现出来。

    此次讲座是余杭博物馆“江南文化讲堂”的第一讲,让观众重温了余杭考古的历史,更加体会到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和智慧,让考古工作进一步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也为“江南文化讲堂”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F:\胡晓鹿\2018\讲座座谈会\20180613考古人主题讲座王明达\20180613讲座报道\图片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