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超山明代石椁墓考

来源:《余杭文体》        发布时间:2003/8/15 16:46:17        点击率:2726

在杭州余杭超山庙前村马鞍山取土工地,发现了一木棺石椁墓。石椁长300厘米,宽160厘米,石椁内深115厘米,石盖厚27厘米。并有一块64厘米见方,厚10厘米的太湖石墓志,阴刻着“明故丁室吴孺人之墓”九个篆字。

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九日上午,余杭文物部门接报后赶到现场时,墓已被民工盗挖,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追回陪葬金、银器八件(组),经浙江省文物局专家组鉴定,其中一对金葫芦形镂孔耳环和一对金人物故事发饰为一级文物,一只金发箍、金发簪和一只金戒、一组(残损)银鎏金人物故事带饰分别为二、三级文物。

  

镂空葫芦形金耳环              金发箍  金发簪  人物故事金发饰

现场未发现墓志铭,墓主吴孺人的身份一时没能确认。从葬制和陪葬品上看,为明代贵妇无疑。鉴定专家也认为,能拥有这么精致的金银葬品,其生前的身份非同一般,这在浙江尚属罕见。

为考证墓主身份,查阅了大量史料,从光绪庚寅仁和王同辑《唐栖志》中发现有关“吴孺人”的记载。吴孺人,乃丁以彬的母亲、丁之乔的妻子、丁养浩的儿媳。

丁养浩,字师孟,号集义,别号西轩,明仁和塘栖泉漳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累官四川按察副使,广东右参政,历升云南布政使。有《西轩效唐集》等著作。子之乔,字松坡,性喜山水,不乐仕进。丁养浩六十九岁辞官归里,爱超山之秀,筑室于海云洞侧。丁养浩殁后,其子之乔(松坡)念父素爱超山,乃择葬于海云洞旁,并结庐守墓三年,自号“松坡小隐”。尝手植松百株,又建三先生祠,以宋赵汴、赵鼎和父丁养浩合祀之,在洞壁岩崖镌刻父像,又刻其友沈望云并己于上。(现超山海云洞正在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宋至明清的题刻十余方,真草篆隶,琳琅满目。在海云洞口摸石池西侧石壁上,尚有丁松坡凿石为龛的遗迹,一龛造丁养浩像,另一龛为丁松坡和沈望云像。“文革”期间三像头部均被毁)。

丁以彬,松坡(之乔)之子,字宪中,号庚石,天性孝顺。母吴孺人疾急,割股作羹疗病,母殁,哀毁特甚。父松坡卒,思念不忘。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乡试,亦不进仕,当地人称其孝子,比之于汉丁兰。据史料记载,超山马鞍山是丁氏的祖茔之地,丁养浩之父丁乐善,其兄养蒙、养正和弟养晦、养素的墓均在此。而丁养浩自己的墓则葬于超山之阳狮峰坞下,狮峰庵旁。

由于丁家家境富足,加上其子十分孝顺,故吴孺人的陪葬品自然比较丰厚。该墓的发现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出土的陪葬品不仅丰富了我区的文物藏品,也为地方史料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更是研究古代中国金器传统工艺发展的宝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