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以人为本 用心做事

来源:《江南水乡文化》        发布时间:2006/9/25 16:20:58        点击率:4593

——对开馆以来的宣教工作的回顾和思考
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王永翔  2006年1月《杭州文博》
  
  博物馆宣教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功能和职责的定位的深化和明晰,博物馆的宣教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位于杭州余杭的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是2003年底才开放的一家新博物馆,虽然地处杭州这个旅游名城,并且在陈列主题的定位上摆脱了以往博物馆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制作的旧模式,在展览的制作上精益求精,力求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从内容和展览形式上吸引观众,但因为地处杭州的副城临平,所以并没有像在杭州主城区旅游那样便利,而且在杭城有众多的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区,反而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条件下,怎样才不失时机地做好宣教工作,争取更多的观众、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呢?开馆一年多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先后策划和开展了一系列宣教活动,完成了黄华、钱其琛等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和贵宾的接待任务,讲解接待观众3000多批次,观众参观总数达35万人,被评为2004年度“杭州市文明示范博物馆”。现将近两年来的宣教工作情况作如下介绍,请博物馆界的同行指导。
  一、关心和重视队伍建设,是做好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基础。博物馆在新馆筹建时就非常重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面向全国引进和招聘工作人员,并从编制、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保证。目前博物馆宣教部专兼职人员共6人,其中3人具有本科学历、3人具有专科学历。人员到位后,采用以老带新、集中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使我馆的宣教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在2004年7月举办的浙江省讲解员比赛中1人获得“省十佳讲解员”称号、2人获得“省优秀讲解员称号”,并有1人获“雷锋杯全国讲解员大赛”优秀奖。2004年宣教部获余杭区级“青年文明号”、博物馆被列为“余杭区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抓住时机做好博物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主动宣传自己、引导观众。
  在开馆后,陈列展览得到了专家、领导和广大观众的认可,但是开馆后购票参观的观众并不是很多。经过调查分析后我们发现,新馆的知名度不高又地处杭州市的副城临平,之前这里没有博物馆,当地观众还没有到花钱到博物馆参观的这种文化消费习惯。同时新博物馆20元的门票,确实挡住了一部分普通市民的脚步。怎样把本地观众吸引进博物馆呢?
  首先在局领导的倡议下在报纸和互联网上推出了有奖征集博物馆宣传语的活动,评出了十条最佳宣传语给予奖励,并选择了当中最好的几条用在了宣传资料和大型户外广告上,既为博物馆征集了好的宣传用语,又引发了观众参观的兴趣。
  其次博物馆借助政府搭建的平台或其他机会来宣传自己,花有限的精力和资金办到了仅靠自己很难办到的事情,这一年多来,我们开展了多次这样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有的还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并在各级各类媒体上的宣传报道达300余次,让余杭区、杭州市乃至全国的观众对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有了了解。
  在春节临近时,博物馆门前的人民广场上的元宵节灯展在紧张的布置当中,想到春节期间广场的灯展将吸引大量人流,而人们看完灯展后又往往无处可去,于是我们就决定利用春节黄金周开展优惠门票活动,并且在元宵节灯会期间举办夜展。这个倡议得到了馆领导的支持并协调全馆人员做好安全和疏导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在当地的电视和报纸上分别作了宣传报道后,效果十分明显,从开放后到春节前近一个月的观众量是689人,而开始门票优惠和夜展期间,15天的观众量就达到了1.6万人,门票收入8.4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博物馆在当地知晓率大大提高。
  2004年4月第三届中国茶圣节在杭州余杭的双溪漂流举行,同时还要举办新景点推介会,博物馆抓住机会参与其中。活动期间博物馆的陈列引起了来自十几家各省电视台记者的广泛关注,为我们做了大量的报道和介绍,有的还做了专题片。我们派人全程陪同,为拍摄工作提供方便。在新景点推介会上,博物馆还借鉴旅游景区的经验,派出宣教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有针对性的邀请了江、浙、沪近20家旅行社参会,并与之签订了合作意向书。6月份我们还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旅交会,于各大旅行社取得了联系。通过这几项活动把博物馆介绍给了全国的观众和游客,把自己主动推向了旅游市场,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加省市举办的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并想办法突出本馆特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004 年的5月,我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 所有观众免费开放一天,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当天参观人数达到3000多人次。5月16日在吴山广场参加“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博物馆大型宣传活动,带去了余杭的传统民间项目“滚灯”;2005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我们除了带去了有着浓郁水乡特色的表演场“水乡妹子”外,还和现场的小观众一起搭建了一座“石拱桥”,既和今年的主题相吻合又有水乡文化特色,还突出了和观众的互动。这两次的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省、市、区等多家媒体对各项活动给予报道。
  2004年5月,杭州市开展了第四届“我看杭城新变化”暨“创业在杭州”市民快车参观活动,博物馆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方便的地理位置使主办方把启动仪式也放在了博物馆的门前,活动期间市人大、政协代表,“清洁杭州”义务监督员,社区工作者代表,驻杭部队代表和报名市民代表近1500人分期分批地参观了博物馆。博物馆宣教部在8天的活动中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做好了讲解和引导工作,受到了参观团的好评。通过参加此项活动,让杭州市更多层面的群众了解了新博物馆。
  以上活动都是我们在工作中作了一个有心人,没有让身边的机会悄悄溜走,从而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在大力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的同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在各种恰当的时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也是做好社教工作的关键所在。2004年5月邀请杭州市癌症协会的100余名癌症患者免费参观了博物馆,该协会还向我馆赠送了锦旗,以后我们又为该协会提供了多次免费服务;同年的春夏之交,我们借博物馆附近一处考古工地正在发掘的机会,组织一批中学生到博物馆和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参观并请考古专家讲述考古的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1月1日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我们开展的几项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005 年是杭州市和余杭区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的关键一年,我们结合创建这样一个大环境又开展了几项活动。
  (一)、开展文明参观月活动,改善参观环境。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观众大量增加,由于天气较热,有不少观众穿着拖鞋、光着膀子来参观博物馆,有的则在馆内大声喧哗,影响了博物馆的参观环境和秩序,面对工作人员的劝阻有的观众还表现出了不理解。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及时开展了“争做文明观众,我为创建加一分”文明参观月活动。在博物馆门口贴出了倡议书,提出了观众参观时“四个不”的要求,并把他们制作成精美的宣传板面贴在博物馆的大厅、过道、楼梯口上,时刻提醒观众。同时,发动全馆人员轮流担当“文明参观劝导员”,宣教部的工作人员更是将每一批团体观众集中起来做宣传,经过这一番努力,博物馆内的参观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养。
  (二)、讲解接待压力大,志愿者来帮忙。我们充分发挥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基地的作用,大力开展志愿者培训和服务活动,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志愿者服务的广泛开展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学生来说能到博物馆当志愿讲解员也是他们向往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我们已发展了在册的大、中、小学生志愿讲解员180余名。在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活动中,我们重管理、重细节、重成效,充分利用志愿者在馆服务的时间,加强服务指导,严格把关,实行淘汰和奖励并举的制度,建立考核制度,使那些优秀的志愿者脱颖而出,尽早进入状态提供有效服务。在今年的5月底,还专门为志愿者组织了一场讲解比赛,并邀请教育局、学校领导和同学观摩。比赛提高了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扩大了志愿者活动的影响,为新志愿者的招募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一个偶然的小发现推出的一个大活动。在和出租车司机的聊天的过程中,让我们萌发了邀请全区的哥的姐们到博物馆里来参观的念头。原来大多数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忙于工作都没有时间到博物馆来参观,有的甚至不知道在哪里。而作为一个城市文明形象使者的他们,多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我们主动和主管部门公管所联系,我们的邀请与他们本单位开展的文明创建工作正好合拍,得到了公管所领导和出租公司经理的大力支持,他们还专门到博物馆来,亲手为司机师傅送上了矿泉水。为了不影响出租车的工作,我们特地把参观时间安排在了他们交接班的前后,并延长了开馆时间,把好事做好。参观时有的司机还带上了家人和孩子,使这次参观变成了一家人难得的休闲活动。
  (四)、由走马观花的参观到循序渐进的学习。2005年的暑假,我们为了延长小观众在博物馆停留的时间,丰富他们在博物馆的活动内容,我们开办了“小嘴儿说家乡”小小讲解员培训班,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灵活有趣的上课方式,受到了小学生的欢迎。这项活动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小学生培训成小讲解员,更重要是增加了小学生在博物馆活动的时间,让小学生有了一种博物馆的体验,对博物馆及博物馆工作人员有了亲近感,更改变了以往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习惯。
  (五)、企业赞助博物馆事业,观众享受更多文化资讯。免费开放后观众大量增加,最多的事候一天的观众量超过了1万人。这样我们为观众准备的免费发放的博物馆简介和展览资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无形中增加了印刷品的费用,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多的免费资料,我们还主动寻求社会赞助,推出了通过赞助单位出资,我们在资料上留适当的空间给赞助单位作形象宣传的这一双赢的做法,目前已有5万份资料在逐步发放。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按照博物馆工作“三贴近”的要求,在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方面不断做着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把观众和社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不失时机地开展宣教工作这一做法,实施过程中重细节,深深体会到“细节改变结果”的道理。通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将把一些成熟的做法变成基本工作的内容,并不断完善,将工作中的设想与实际操作效果的距离减小,使我馆的宣教工作更能适应新时期博物馆宣教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