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浙东史学大柱——全祖望

来源:《江南水乡文化》        发布时间:2006/9/25 16:02:36        点击率:2830

清代康熙早期,江浙一带逐渐兴起了以黄宗羲、万斯同为代表的史学新流派—浙东学派。康熙后期,由于学派及门弟子中无新的学术带头人,声势渐小。到乾隆中期第四代传人邵继涵、章学成兴起前,能维系浙东学派学脉的主要人物是黄宗羲、万斯同的私淑弟子全祖望。
  一、生平及著述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自署鲒埼亭长,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于乾隆二十年(1755)。其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二十五岁之前,读书甬上,怀抱经世大志时期。全祖望四岁入家塾,“太公吟园先生亲课以四子书诸经”,1十四岁补博士弟子,十六岁参加乡试,二十五岁充选贡。
  第二时期:二十六岁至三十三岁,游历京城,饱受人生艰苦时期。全祖望二十六岁入京,两年后参加北京乡试并夺魁,临川李穆堂先生(李绂)见其行卷曰:“此深宁(王应麟)、东发(黄宗羲)以后一人也。”2 三十二岁中进士,入庶常馆。三十三岁,散馆时因得罪当事者而被列为下等,左迁外补,并连及其舅蒋季眉先生,全祖望对此很气愤,拒绝入三礼馆的请求,于九月离开北京。
  第三时期:三十四岁至四十四岁,居于家中,精心著述研究时期。这一阶段全祖望先后写成《天一阁碑目》、《困学纪闻三笺》、《勾馀唱和集》,续选《甬上耆旧诗集》,兼修《宋儒学案》,并成《韩江唱和》第二集。至四十四岁时,主蕺山讲席。
  第四时期:四十五岁到五十一岁,不辞辛苦,为生计奔走时期。全祖望到了晚年,常因生活贫困而四处奔走,先后二任端溪书院山长,并成就《七校水经注》、《皇雅》。五十一岁卒于家中。
  全祖望一生成就非凡,既是一名史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他的文献考证之学,为乾嘉时期汉学家所敬仰,“言文献学宗焉”。3其生平著作宏富,在清代学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其主要传世著作简述如下:
  (一)《鲒埼亭集》一百零八卷。此书以整理南明节烈遗事为主,分《内编》三十八卷,《外编》五十卷,《诗集》十卷,《经史问答》十卷,这部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补《明史》之缺,特别是有关南明王朝以及浙东地区抗清活动的材料, 体现了全祖望在搜集与整理材料时注意博采、慎择、精考的思想。
  (二)《汉书地理志稽疑》六卷。该书以《汉书地理志》为纲,参证载籍,审订疑误,详于考证。
  (三)《困学纪闻三笺》。此著作是全祖望取阎若璩、何焯所注之本,“合订之,冗者删简,而未尽者则申其说,其未及考索者补之,驳正其纰缪者又得三百余条”4 而成。全祖望在注释学方面的成就大部分体现在这一著作中,并且注释成就在阎、何之上。
  (四)《全氏七校水经注》四十卷。这部著作是以大小注分开的原则,并运用多种方法对郦道元的《水经注》进行的校勘,是全祖望校勘学成就之大成。
  (五)《宋元学案》(补续)数十卷。它是全祖望采取修定、次定、补定、补本四种方式对黄宗羲的《宋元学案》原本进行的修补,完善了学案体。
  除此之外,另有《续甬上耆旧诗》一百二十卷、《勾馀土音》二十卷、《孔子弟子姓名表》、《甬上族望表》二卷等。
  二、史学成就
  浙东史学流派以黄宗羲、万斯同、万斯大等为代表,他们倡导“经世致用”,注重理性思辨,既不泥古,也不弃古,贵在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培育了博采、创新、求实、重史、爱国等优良传统,在中国学术史上独树一帜,为全国学术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全祖望曾私淑黄宗羲、万斯同,承其遗绪,在史学上做出了更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对明末清初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对乡邦文献的重视以及对学术史的修纂三个方面。
  全祖望搜集与整理历史文献,间涉全国,而尤重于浙东。第一,他积极表彰乡邦文献,并以此为己任,穷毕生精力刊刻乡贤遗著,勾稽出浙东历史上著名书院的渊源,如辑《续甬上耆旧诗》120卷,编写《天一阁碑目》。
  第二,搜集与整理南明历史文献。雍正戊申,全祖望开始搜集故国遗事,在收集过程中,困难重重,首先是清初遗民基本上都已故世,无法访得第一手资料;其次是内集不肯传于世。但是全祖望不畏困难,处处留意乡帮文献,将自己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上,成为这一时期的著名文献学家。章学诚先生曾说:全祖望于文献整理,“生承诸老之后,渊源既深,通籍馆阁,问见更广,故其所见,较(邵)念鲁先生颇为宏阔”。5
  第三,重视历史地理文献的整理。这主要体现在全祖望七校《水经注》。《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学著作,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如出现错字、衍字、混淆体例等,因此全祖望决定校注此书,并且也有着家学渊源,其曾祖、祖、父三世“皆于是书有校本”。全祖望在20岁以后,“雅有志于是书”,约乾隆十年,完成二校,乾隆十五年成五校,乾隆十七年,在广东端溪书院完成七校本,此后仍时时校订,直到逝世。全祖望校《水经注》按大、小注分开的原则,整理出一定本。方法是大注亚一格,小注再亚一格。
  全祖望在史学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对学术史的修撰,这主要体现在他续补《宋元学案》,完善了学案体。
  《宋元学案》是一部记述宋元时期学术思想及其流派的学案体学术史著作。清初史学家黄宗羲于晚年着手著作,仅及17卷而卒。其子黄百家遵父嘱继续纂辑,增撰了十几个学案,临终前仍未能续成父业。自称是黄门私塾弟子的全祖望立志完成黄氏父子的未竟事业,历经10年功夫,包括对黄氏父子遗稿的订补和自己的续作,撰成86卷,但他在辞世前还是未能终编。此后,有王梓材、冯云濠再行整理补撰,终于完成全书,共一百卷。全祖望等人在对《宋元学案》的续补和增订过程中,将这种史体进一步加以完备。主要表现在:第一,《宋元学案》有《序录》一篇,明确了全书的百卷规模,指出每卷的内容和主旨,具有发凡起例的总纲性质。这篇《序录》出自全祖望之手。第二,由于宋代学派林立,师承学统头绪纷繁,《宋元学案》于每一学案增设一表,使该案卷的师承学统关系一目了然。第三,《宋元学案》在每一学案之后,多载时人或后人评论,议论持平,使观者明其主旨得失。《宋元学案》标志着学案体的日臻完善。
  全祖望之所以会有如此丰富的著作,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他有着很深的家学渊源以及自己的勤奋努力。其次是黄宗羲、万斯同等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及浙东乡贤对他的影响。浙东学派兴盛于康熙前、中期,以黄宗羲、万斯同等为代表。他们倡导经世致用,注重理性思辨,重视史料搜集,尤其是对乡邦文献的搜集。黄宗羲对史料的搜集,广寻博求,不遗余力。并且他搜集的史料概念很宽泛,如建置沿革、山川变异以及乡邦文献所记的亭台楼阁也作为史料予以考证。万斯同同样注重史料的搜集,他曾在《寄万笔山书》中言:“载籍之有关于明事者,未尝不涉览也。即稗官野史之有可以参见闻者,未尝不寓目也。”万斯同不但广泛搜集史料,还重视对史料的甄别,他以实事求是为治史原则,对所用史料进行辨伪考订,他在《寄范笔山书》中自述道:“尝欲以国史为主,辅之诸家之书,删其繁而正其谬,补其略而缺其疑,一仿《通鉴》之体,以备一代之大观。”曾经私淑于黄宗羲、万斯同的全祖望有着浓厚的学派传人意识,他继承黄、万遗绪,受到他们的影响,在史学上才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誉为“浙东史学之大柱”,成为新一代浙东学派带头人,使浙东学派持续发展。最后是朋友对他的帮助。这一点在诸多因素中尤为重要。
  三、交游
  从对全祖望生平的介绍,可以知道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为生计奔波,在奔波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学术界知名人士,例如李绂、方苞、万孺庐等人。在与他们交流学术思想的同时,全祖望自己也受益非浅。这对他后半生的著述影响颇深。例如在翰林院,他经常与李绂一起研读《永乐大典》,“每日各尽二十卷”。6这成就了全祖望在辑佚学上的贡献。他“取欲见之书而不得见着,分其体例,一经,二史,三志乘,四氏族,五艺文,”7并雇人抄写之,其抄资均由小玲珑山馆、赵昱小山堂提供,后因罢官而未成。他辑佚《永乐大典》,开清代辑佚学先河。不仅如此,他经常与友人进行学术交流,如当他与李绂“每各持一说”时,他辩争的毅力让李绂有时也要服从他的观点。即便最终不合,李绂“亦曰:‘各尊所闻,可矣’”,并表扬全祖望刚正不阿的精神。
  第二种是富商,如赵谷林、赵薏林兄弟以及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等。全祖望一生清贫,身无余资,但在学术上又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既是因为他对学术研究的一种执着,也是由于他的那些富商挚友对他的无偿资助。在古代,有些商人虽然自己不喜欢读书,但非常喜欢藏书,都有自己的藏书楼。全祖望的富商挚友同样如此,并且无偿地将所藏书籍提供给全祖望,以方便其研究著述。例如在乾隆六年,全祖望“归扬州止宿马氏畲经堂,成《困学纪闻三笺》。”8又乾隆十一年夏,“过维扬再馆马氏畲经堂编纂学案,有《韩江唱和集》”。9马氏即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俩,畲经堂为他们的藏书楼。又如全祖望欲求程克斋《春秋分记》,一直未见到,后其朋友赵谷林得到此书,“盖故明文渊阁藏本”。10当全祖望从江都回故里时,经赵谷林家,“坐谷林西楼中,拨寒灰读之,彻十日夜而毕”。11 
  其中浙江宁波天一阁,全祖望少时借书于此,后又多次登上天一阁,查阅研究古籍,搜括金石旧拓,并编写了《天一阁碑目》,又钞黄南山《仪礼》、《戴礼》附注二卷等。
  正是由于这些朋友的帮助,全祖望才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宁波天一阁
1 (清)史梦蛟:《清全谢山先生祖望年谱》  台湾商务印书馆
2 (清)史梦蛟:《清全谢山先生祖望年谱》  台湾商务印书馆
3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第十八页
4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五《困学纪闻三笺序》《全祖望集汇校集注》第一一三一页
5 《章学诚遗书》外编卷二《乙卯札记》
6 《清史列传》 卷六十八  第三十四页  中华书局  1927年
7 (清)王藻、钱林:《文献征存录》 卷五  第六十页
8 (清)史梦蛟:《清全谢山先生祖望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
9 (清)史梦蛟:《清全谢山先生祖望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
10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内编》卷三十一《程氏春秋分记序》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第五五八页
11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内编》卷三十一《程氏春秋分记序》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第五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