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开馆两周年回顾

来源:《江南水乡文化》        发布时间:2006/9/22 8:29:14        点击率:2629

塑 造 形 象      再 展 辉 煌
  2003年12月27日,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余杭博物馆)正式开馆。两年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宣传服务、科学管理等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和谐社会和推进余杭“文化名区”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已经成为提高余杭城市品位,宣传余杭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余杭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对余杭多年来文物保护工作成果的全面展示和检验。
  余杭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四五千年前,先人们创造出灿烂辉煌的“良渚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曾养育了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留下了唐代“茶圣”陆羽、北宋科学家沈括、文学家苏轼、元代画家王蒙,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等名人的踪迹。余杭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花果之地、文化之邦”的美称。建国后,尤其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省、市文物管理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几代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余杭的文博事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全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点48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 现馆藏文物丰富多彩,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种珍贵文物6500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8件(组),二级文物产172件(组),包括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木器、碑碣、书画等各种类型。这些瑰宝,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展示着余杭历史发展的足迹,也为博物馆的保护、研究、展示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坚持“三贴近”和“四个一流”要求,塑造博物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两年来,博物馆先后接待了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国家财政部长金人庆、省委副书记梁平波、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等中央、省、市领导,还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法国、英国、波兰、瑞典等国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专家、学者,共接待观众35万人次,社会效益显著。
  两年来,博物馆按照“三贴近”要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努力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2004年春节期间,博物馆利用门前人民广场举办元宵节大型灯会,开展夜展,六天时间共接待观众1.2万人次,这对新开放的博物馆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好的宣传;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参加“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博物馆大型宣传活动、组织业余讲解员、中小学生到考古工地参观并请考古专家讲考古知识和余杭悠久的历史;举办 “文物保护法宣传周”、“文物知识咨询服务”和开展为民“鉴宝”活动;杭州市第四届“我看杭城新变化”暨“创业在杭州”市民快车参观活动启动仪式在我馆举行,为“我看杭城新变化”市民参观活动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共接待市民代表近2万余人次,被杭州市文明办评为“我看杭城新变化活动先进集体”。
  抓住各种活动邀请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杭州、余杭电视台、江南游报、杭州日报、城乡导报、江浙沪旅游指南等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在中国文物报刊登专版介绍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文章;在沪杭高速公路余杭入口处制作博物馆大型广告牌。与此同时,与中小学校联合先后开展了“义务讲解员”培训、举办义务讲解员讲解大赛和“小嘴儿说家乡”暑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等志愿者服务活动,2004年被评为“区关心青少年先进集体”和“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我们还开展了“文明参观月”和“的士司机看博物馆”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和宣传,使我馆的社会形象进一步得到树立,对外影响力日益扩大。
  两年来,我馆业务人员勤奋耕耘,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文章和报道近2百余篇。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还拍摄介绍博物馆的专题片DVD,编印博物馆画册、简介、系列陈列介绍免费提供观众,编印出版了博物馆系列丛书《馆藏文物精品选——书画卷》、《馆藏文物精品选——玉器卷》等大型画册和第一期《江南水乡文化》馆刊。其中《良渚文化玉器卷》大型画册获得了2004年度杭州市外宣品“金桂奖”。
  精心组织,抓好馆际交流,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举办和引进有影响展览13期,其中,与宝鸡市文物局联合举办的“吉金铸文明——宝鸡青铜国宝展”、“柳村中国画展”、“今日余杭成就展”社会反响强烈,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两年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博物馆坚持创“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工作要求和博物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规范管理,积极参加杭州市博物馆达标竞赛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取得一定成效,并得到同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好评,先后获得浙江省、杭州市和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004年度被评为“杭州市文明示范博物馆”;2005年在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选活动中“江南水乡文化陈列”获得了“最佳服务奖”。
  三、文物保护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两年来,在做好三级以上藏品档案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全区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完成了“余杭水城门迁移保护”和“通济桥退堤扩孔工程”以及西南山新四军烈士墓迁址修复;完成了“广济桥检测评估报告”、“广济桥维修保护方案”、“南山造像保护维修方案”以及“东来阁”临平历史文化陈列方案编制工作。
  积极做好大型基本建设的野外文物考古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工作。完成星桥横山和潘板小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完成杭宣古道、广济桥、章太炎故居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编制和闲林、五常等湿地文物调查工作,两年来,共征集、收缴和出土文物达1000余件(组)。
  配合做好塘栖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完成该镇的古建筑全面调查,为编制《塘栖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今年,为进一步掌握我区境内古桥家底,我区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现存的古桥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将普查成果编印出版《余杭古桥》画册,对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古桥进行保护。
  四、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文物安全。
  重视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创造环境,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干部职工自学成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派员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讲解、文物行政执法、档案管理、计算机操作等各种业务培训班和大专、本科等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文化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文博事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新馆、新人、新要求,制订了一整套规范管理、奖勤罚懒、业绩与奖金、职称评定等挂钩33个博物馆管理制度,其中“学习培训管理制度”、“宣传报道奖励制度”、“博物馆业务建设管理制度”、“博物馆争光贡献奖励制度”等制度以鼓励在各自岗位上爱岗敬业,奋发学习,钻研业务,建功立业的管理机制。几年来,档案室被评为省一级档案管理;选派讲解员参加杭州市园文系统及省文物局主办的讲解员培训,在全省讲解员大赛中1人获“浙江省十佳讲解员”称号,2人获“浙江省优秀讲解员”称号。1名讲解员还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讲解比赛,获“全国优秀讲解员”称号。现有研究员1名,馆员3名,助理馆员6名,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5名,大专生4名,一支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形成。
  博物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在日常工作中,严格管理,严格训练,重视业务培训,保安员坚持每天晨训和每月安全检查制度,开展防抢、防盗、消防演习6次,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增强博物馆职工应急处置能力;会同公安、消防部门每年两次对全区文物安全大检查。两年来,做到库房、展厅、文保单位、文保点安全无事故,博物馆被评为2004年度浙江省“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 
  今年元旦博物馆实行免费向公众开放。免费开放后观众成倍增加,给管理上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博物馆全馆上下齐心协力,知难而进,科学管理,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使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我馆很年轻,我们在历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深深地明白,文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来自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离不开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离不开新老文物工作者辛勤劳动。但是,我们所做的工作离领导、社会的要求差距甚远,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足,这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思考、探索、完善和提高。在区委、区政府和各级领导重视关心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以振奋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抓住机遇,创新理念,以开馆两周年为新的起点,勇于创新,再创辉煌,为推动“文化名区”建设,为宣传余杭和杭州市文博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欢迎中外朋友来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参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