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公水坝遗址入选百大普查新发现
来源: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1/10/13 14:49:33 点击率:1692
近日,我区文物普查工作再次传来好消息,由我区普查办选送的彭公水坝遗址成功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普查新发现。
彭公水坝遗址位于瓶窑镇彭公村。2009年上半年,彭公岗公岭土山在取土时发现为一处人工堆筑的遗迹。2009年12月,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良渚遗址管理所现场调查,发现并确认多达6处人工堆积现象,顶宽现存约10-18米,底宽现存约50-80米,高约10-20米。均是利用自然山体之间凹地的最突出部位堆筑。堆筑平面呈条形,剖面呈梯形。初步判断岗公岭、秋坞、石坞、老虎岭等遗迹应为良渚时期人工堆筑的水坝,这些水坝实际上是在几座山体的山谷位置进行人工堆筑,使这些分散的山头连成一体,形成一道长达数公里的屏障。推测它们应该与良渚古城外围的防洪治水系统有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10年初经过对岗公岭遗址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堆筑营建方式为:下部用草裹青淤泥堆筑,上部用黄土堆筑,这种营建的方式是莫角山等遗址普遍采用的方法,因此对认识和复原良渚人的大型工程的营建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反证岗公岭等遗迹应该是良渚文化的营建工程。2010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良渚遗址管理所将草裹泥样品送北大C14实验室进行了测年,经测定年代为4800年左右,进一步确认该水坝遗迹为良渚文化中期营建。
彭公水坝遗址在全国同类型新发现文物点中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突出,能从全国几十万处新发现文物点中脱颖而出,最终成功入选,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2010年,我区文物普查队荣获由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突出贡献集体奖”是“全能金牌”,那么此次彭公水坝遗址成功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普查新发现”则是“单项金牌”,其意义同样非同凡响。
据悉,我省同时入选的还有玉环验潮所、富阳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和浙东沿海灯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