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普十大新发现评选结果出炉 各类型文物亮点频频
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6/14 16:51:05 点击率:1172
通过近两个月的激烈投票评选,余杭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重要新发现结果出炉。大纶丝厂旧址、彭公水坝遗址、茅山遗址、玉架山遗址、东磵桥、径山寺遗址、西险大塘、茅塘古私塾、马顺年酿酒作坊、临平山龙洞10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其中大型古建筑西险大塘夺冠。
此次“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涉及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个类型,体现了我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险大塘以1097票高居榜首,西险大塘起自余杭镇石门桥,经余杭、瓶窑、良渚、仁和劳家陡门至湖州德清大闸止,全长44.94公里,其中余杭区境内长38.98公里。从东汉熙平年间到南宋淳熙年间,再到清光绪年间,都有余杭人民不断修筑西险大塘的记载。西险大塘是古代至今水利工程的重要实证,至今护卫着余杭及杭嘉湖平原,它与余杭母亲河密切相关,历朝历代都是余杭境内的重要工程,西险大塘高居榜首,体现了广大市民对余杭历史的深刻了解。
此次选出的十大新发现中,近年来重大考古发现占3处,分别是茅山遗址、玉架山遗址和彭公水坝遗址,均为良渚文化时期重要遗址。茅山遗址发现了良渚文化水稻田遗迹、牛脚印以及国内最长最完整的独木舟。这些遗址展现了余杭早期先民高度发达的文明,代表余杭璀璨悠久的历
余杭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全面启动,通过近两年地毯式实地调查和辛勤工作,共登录各类文物点1070处,其中复查89处,新发现981处。新发现的文物点数量多、类型全、涵盖面广、时间跨度长,不仅包含了传统意义的文物类型,而且增添了线形遗产、近现代工业遗产等新品类,填补了余杭区文化遗产类型的许多空白。按照评选标准,参评项目必须是普查新发现中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经过遴选,共选出30处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候选项,囊括了“传统民居”、“乡土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等文化遗产新品类。
今年4月以来,广大市民踊跃参与,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评选活动办公室共收到纸质投票2000多份;市民还通过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网站进行网上投票。经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评选出余杭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重要新发现。此次评选活动让市民充分了解了余杭区文物普查新发现的重要文物,提高了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