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瑰宝让我们“触手可及”
来源:《江南水乡文化》 发布时间:2006/11/28 9:31:51 点击率:1556
 |
?荩瑶山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图) |
 |
参观者在仔细观赏展出的反山遗址和瑶山遗址出土的玉器。 |
 |
玉琮 |
 |
反山23号大墓玉器精品 |
 |
开展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精心布置。 | |
良渚文化曾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反山遗址于1986年发掘,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象牙器等遗物3100多件,90%以上为玉器,其中有“玉琮王”、“玉钺王”等器物,及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神徽像”。瑶山遗址于1987年起经三次发掘,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等2600余件,其中玉器占90%以上,同时首次发现了良渚文化祭坛。
良渚文化于1936年在良渚首次发现,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反山遗址与瑶山遗址是迄今等级最高、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器类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美、最具影响力的良渚文化墓地,是良渚文化考古中最为重大的成果,曾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展出的玉器是良渚文化罕见精品
这次良博展出的器型涵盖了玉琮、玉钺、玉璧、玉璜、玉管、玉手柄等良渚文化玉器种类,反山23号墓出土玉璧54件,曾引起极大关注;瑶山1号墓出土的玉龙首镯、7号墓出土的带有精美刻纹的玉三叉形器和玉锥形器、反山14号墓与瑶山7号墓出土的带有冠饰与端饰的整套玉钺等,都是良渚文化罕见的精品。
玉器精湛雕刻技艺令人叫绝
人类先民视玉为圣洁之物。良渚文化时期玉器得到空前发展。良渚文化玉器大致分为礼器、装饰品、组装件和杂器四大类,不仅造型端庄、品种丰富,而且有鬼斧神工的精湛技艺!
良渚玉器中的礼器(礼玉),大致有琮、璧、瑗、铖、柱、圭等器形。玉琮,有扁筒形和方柱形,雕有兽面纹,由镯演变而来,既是礼仪用器,又是统治者权力的法器,还是墓主身份标志。璧呈圆形,是最为盛行的良渚文化器物,是献祭神明的礼器、敛尸的法器、财富的象征。
玉镯是装饰品,呈圆圈形,雕刻着龙首装饰,工艺十分精湛。玉璜出自墓主颈部或胸部。串饰,多由大小不一的玉管、玉珠等串连而成,功用与项链基本相同。
玉龟造型小而逼真;玉蝉正面圆鼓,并以弧线勾勒双眼和羽翼,两种玉器均用于缝缀作饰件。玉锥形器,是我国最先出现的医疗用具——砭针便是良渚文化先民的一大发明。
良渚文化还有许多神秘之迷,还有待文物工作者深入研究揭开谜底……
■ 记者 唐永春 通讯员 叶维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