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开启博物馆的文创时代

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6/5/7 14:37:44        点击率:3741
    4月27日—30日,为期4天的第11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简称“文交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以“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为主题,吸引了15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9个省市的1300家单位和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前沿的文化产业理念、技术和成果。
    如何让高冷的博物馆变得“亲民”,一直是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头疼的问题。近些年,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开发,让博物馆走出了“深闺”。而“文交会”便成为了连接博物馆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也成为博物馆同仁之间一次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本届文交会特别设立了博物馆文化创意衍生品展区,吸引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恭王府等40余家博物馆参展。浙江的文博场馆则是组团参展——主题为“春意盎然-浙江文博衍生产品揽粹”。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余杭博物馆)也在其中。

   文创产品是当下博物馆研发与文化传播的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文创产品作为延伸博物馆生命力,加深观众对博物馆理解与认识的信息传承载体,正日益占据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位置。
   2015年颁布的新《博物馆条例》中: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国内各大博物馆更加重视文创产品开发,陆续推出了一大批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创产品,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观众不仅从观赏陈列展览中得到知识传递、艺术熏陶,也从一件件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充满特色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中,实现了“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的愿望,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公益性文化的服务功能也同时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数量虽然不能与国博、省博相比,还是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过近年来也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如“天佑”铭紫光檀文具套组、《碣石幽兰图卷》真丝双层拉绒围巾、《长春图》移动电源、青瓷扁壶冰箱贴等,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体现馆藏特色,现实真正意义上的创意。
 
元代铜铳“化戎为笔”
   元代“天佑”铭铜铳是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国家一级文物。铜火铳,是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较远距离杀伤敌人的热兵器,是元明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火铳身上刻有“天佑丙申,朱府铸造”八个字。

   班超“弃笔从戎”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而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将这件镇馆之宝——“天佑”铭铜火铳,“化戎为笔”,变身为萌萌哒的创意签字笔。可谓是既保留文物的原状,又让馆藏文物与民众生活连接起来,成为一只工作生活中常用的签字笔。

 
 
丝绸演绎馆藏精品书画
   余杭素有“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美誉,余杭丝绸入选2001年APEC会议各国元首唐装面料,“中国丝绸织造基地”享誉海内外。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姚虞琴(1867-1961年)是余杭近现代著名书画艺术家,以画兰驰名江南,与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北齐南姚”之誉。姚虞琴以其清雅俊逸、神趣盎然的笔墨,描绘了《碣石幽兰图卷》,这幅长342厘米、宽40.5厘米的巨作,被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专家组誉为“迄今所见尺寸最大的姚虞琴代表作”。 

   姚虞琴《碣石幽兰图卷》真丝围巾,将江南水乡博物馆馆藏艺术精品与余杭丝绸巧妙融合,使得“非遗”与“文物”这两项极具余杭特色的艺术品之间产生了巧妙的“化学反应”,展现了内涵丰富、工艺独特的丝绸文化艺术。

 

△吴昌硕《宋梅图》、姚虞琴《兰花图》磨砂玻璃杯

 △姚虞琴扇面布袋

 △镇馆之宝拼图
 
  这次义乌文交会,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余杭的文物资源和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情况,同时也通过参观交流学到了其他馆在文创方面的经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