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博物馆2012“水乡寻梦”夏令营走进乌镇

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7/17 9:11:29        点击率:1287

盛夏,又到了“水乡寻梦”夏令营开营的时间。今年,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带领小营员们奔赴的目的地,是著名水乡古镇——乌镇。

7月16日上午9:00,大巴车准时出发,一路的欢歌笑语,目的地已在眼前。

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炊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走进乌镇,小营员们显得非常激动,观看了令人惊叹的高竿船表演,钻进东栅一个个小小的门洞,探访乌镇的文化。走进江南百床馆,里面陈列着从明代到近代的床,上至皇帝御用之床,下至普通百姓之床,床的雕刻都十分讲究,一看便知是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再走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就是蓝印花布的作坊,大大的天井里挂着长长的布条,等着晒干。看雪白的棉布经过能工巧匠的手变成了美丽的蓝印花布,不得不感叹乌镇人的手巧,这种手艺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文化的传承,在这里,穿着蓝印花布的衣裳,坐在河边看过往的乌蓬船,何等惬意!酒香不怕巷子深——乌镇的三白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白水、白面、白米,在作坊里向人们展示古老的酿酒技艺。乌镇除了有这些工艺外,还出了一位文人——茅盾。他的《子夜》、《春蚕》、《霜叶红似二月花》都是闻名遐迩的作品,他的故居依然透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墙上挂着“有志竟成”的字样,那应该他的座右铭吧。书桌上,简洁地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他的学识,见解却不会发黄,而是愈陈愈精。推开有石狮子的大门,转过几个弯,就到了当铺,一个大大的“当”字写在墙上。跨过高高的门槛,站在水泥地上,交换物品的窗口很高很高,窗口也很小,别的地方都用木条弄成小孔状,这样奇奇怪怪地结构听说是为了防止斗殴,以便公平交易。从旁边的小门可以绕到当铺里的工作人员坐的地方,踩在石库门般的地板上,可以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还有回音,登上三节楼梯,坐在木凳子上,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视角转到旁边的墙上,那里是一块板,上面是一些可以活动的字块,就像拼图一样。古人就通过他们来记住人们当物品的时间与期限,用这样的方法代替了现在的电脑,也够聪明的。

水,永远是江南古镇的主题。摆脱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融入了一片安宁祥和的小镇生活,这里的一切,随着水流慢慢飘荡。找一家水边的小店,坐下来品尝乌镇的美食——玫瑰乌冻、麦芽糖、茴香花生、臭豆腐、桂花糕、鸡胗豆、姑嫂饼……舌尖上的乌镇,留给孩子们最深刻的记忆。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挥别了乌镇,是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渐西的太阳催促着,短暂而有趣的夏令营不得不结束了,而这份美丽的记忆,必然珍藏在他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