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1/29 9:40:22 点击率:1218
1、历时五年的余杭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落幕。经国家文物局核准,全区正式登录不可移动文物1043处,彭公水坝遗址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余杭博物馆被评为“余杭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集体”。
2、考古调查勘探前置预审工作进一步深入。玉架山遗址考古发掘又获新成果。截止目前,发掘清理良渚文化墓葬321座,成为迄今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墓葬最多的一处遗址,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6个环环相连的环壕遗址,发现一把良渚时期木桨,再现良渚时期水乡泽国的面貌。全年配合区内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与杭州市考古所联合对16个项目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调查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多个项目发现大型墓葬群,发掘墓葬共计210余座,并出土大量精美文物。博物馆获“杭州市考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3、1月20日,《回眸与展望——余杭区“十一五”成就主题展》开幕,为“两会”的顺利召开献上一份厚礼,成为博物馆本年度配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一大重头戏。
4、4月26日,本馆“瑰宝——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内蒙古博物院隆重开幕,共展出玉器120件(组),全面反映了良渚文化玉文化精髓,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是一场南北文化交流的盛宴。
5、7月8日,“水乡寻梦——复兴中的塘栖古镇”余杭区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开营,组织全区100名中小学生走进塘栖,领略塘栖水乡风情,感知余杭深厚的文化底蕴。活动获“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主题创新奖”。
6、10月10日,“一代儒宗,千秋巨笔——环太湖流域博物馆馆藏章太炎先生作品联展”隆重开幕,展览集中了环太湖流域十六家博物馆馆藏的章太炎先生遗墨,包括书法、信札、书稿等近五十件,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7、11月8日,茅山良渚文化独木舟保护方案评审会在临平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文保机构的专家就独木舟保护方案进行评审。独木舟自5月整体提取搬迁至室内后,经过表土清理、舟体加固等多道工序,目前已进入脱盐阶段。
8、著名金石碑刻家黄良起先生向博物馆捐赠其创作的126件艺术作品。黄良起先生为著名金石碑刻家,被称为 “金刀圣手”。此次捐赠的艺术作品主要包括唐宋元明清历代书画家所绘的书画作品及近现代书画艺术大师们的书法、绘画作品的拓片。
9、与中央媒体《中国报道》浙江分社签订媒体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国报道》参访基地,《服务大众,让人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寻访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一文在《中国报道》中文月刊之开篇“十二五”纪念专刊上刊登。
10、12月10日,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为期两天的“全球视野下的江南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都城召开。来自美国、日本、台湾和国内众多著名高校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本地的专家和学者6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学术研讨会是本馆举办的首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对于进一步促进馆校合作交流和研究,推动江南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