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之洲,超越历史的时空
来源:《江南水乡文化》 发布时间:2009/6/8 16:33:20 点击率:1043
此行之前,谁都知道这片土地会和一个伟大的名字——良渚文化联系起来。虽有便利的交通,20年朝夕却不曾亲近,古老的城墙数千年轮回风雨犹存。
今年5月,我曾独自坐车从湖州到良渚,

那也是我第一来到这座被誉为“文明曙光”的美丽之洲,而当时主要是为了完成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作业。如今的良渚之行,不仅再一次参观了良渚博物馆而且亲临良渚古城遗址现场,让人仿佛一下子来到了一个四、五千年前的世界。
良渚博物馆要搬了,正如我在作业中写的那样,它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如今新的博物馆已经拔地,也预示着人们对于良渚文化的关注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作为文博专业的学生,作为余杭人,最后一次参观良渚博物馆老馆,心里别有一番滋味。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关注的是它的陈列,而忽视了它的馆藏。现在,因为在江南水乡博物馆1个月多的实习,使我对于良渚文化的器物有了更多的认识,所以当我再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到了馆藏文物和它们的作用上来了。
石犁、石锛、石镞,玉璧、玉琮、玉钺以及黑陶的展示,仿佛把我们到回了新时期时代,超越历史的时空,感受古人的生活。诸如讲解员对于玉琮器形的演变的解释,让我对于良渚文化器物的认识更加的深刻了。
当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展现在我眼前,

车轮缓缓地行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与城墙参加而过的时候,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45—60米宽的城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鬼斧神工,石料、城门等一个个未解之谜更为这座古城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而我正置身于历史与现实之中,感受着沧海苍天的变化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无意中我和西险大塘、东苕溪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条被余杭人民誉为母亲河的河流正静静地流淌在良渚古城的外围,不敢想象,这温柔的河水暴涨之时竟可能危及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为了防止东苕溪的水患,东汉时期的余杭县令陈浑开凿了南湖等一系列水利工程,一直沿用至今,造福于当地百姓。站在这高高伫立在的边的西险大塘上,我不得不再一次佩服人类战胜自然,超越自然的顽强毅力。
车再一次绕着古城行驶,良渚之行结束了,可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的确,历史给人类留下了无尽的回忆,人类也给历史留下了灿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