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
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1/13 21:52:23 点击率:1065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瓶窑两镇,发现于1936年。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6′50″—120°03′21″,北纬30°22′31″—30°25′41″,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距今约5300—4000年,作为良渚文化核心的遗址,是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阶段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素有“东方文明的圣地”之誉。
良渚遗址分布面积约44平方公里。以面大点多,内涵丰富,遗存分布密集而有规律著称。遗址区内已发现遗址点135处,包括贵族墓地、祭坛、村落、大型防护工程、手工工场、农耕区、大型礼制性建筑基址等各类遗存。各遗址点以莫角山为中心向外围辐射,形成各自相对集中的分布,呈现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的级差式格局。
历次的发掘表明良渚先民已经拥有熟练地营建大型工程的能力。贵族墓葬与平民小墓在营建形式、墓地规模、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葬具形制等方面差异悬殊,表明当时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并成为普遍现象。除贵族居住址和墓地外,良渚先民还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修建了以瑶山、汇观山为代表的祭坛。这些祭坛规模宏大,大多与贵族墓地复合,并且以不同的土色区分祭坛平面,成为人神交流的主要场所。
良渚遗址出土的器物以精制石器、黑陶、玉器为代表,石器中石犁大量出现,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进入具有一定规模的稻作犁耕阶段。良渚黑陶造型规整、胎质细腻匀称、线条流畅,部分陶器表面采用了漆绘和嵌玉工艺。玉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良,达到了史前玉器制作的巅峰。以象征神权的琮、象征财富的璧、象征军权的钺为代表的大型玉礼器开始成组出现并使用。所有的良渚玉琮上都刻有繁简不一的神人兽面纹,显示良渚文化已有了相对统一的崇拜母题。
1996年,国务院公布良渚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